本站原创 | 行业动态 | 企业动态 | 政策法规 | 市场评述 | 新品速递 | 原材料行情 | 综合新闻 | 阀门曝光台 | 阀门市场 | 阀门协会 | 本站动态

资讯首页
当前位置:全球阀门网 > 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创造安全高效核能的中国道路

作者: 2013年09月30日 来源:中国核工业报 浏览量:
字号:T | T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拥有产业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的核工业体系的国家。如果没有当年老一代国家领导人倾注的心血和高瞻远瞩,没有建立这样的完整体系,排除万难研发“两弹一星”,我国在国际上就称不上大国或者是强国
    未来能源发展核电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拥有产业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的核工业体系的国家。如果没有当年老一代国家领导人倾注的心血和高瞻远瞩,没有建立这样的完整体系,排除万难研发“两弹一星”,我国在国际上就称不上大国或者是强国。这充分说明了核工业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
  现在,全球在运核电反应堆大约有404个,其中美国最多,有104个。中国在建核电机组占全世界在建数量的40%多,全球最多。但是我国的核电发电比重与世界比还非常小。全世界核电发电约占总发电量的15%,而我国核电只占2%。这说明我国核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尽管日本福岛核事故对于无论是领导人还是普通百姓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影响,但是通过认真研究、分析,会发现核电有很多非常突出的优点。我认为核能的发现、发明是人类一个非常重要的科技成就,它不仅能代替其它燃料提供人类需要的能源,还有在当今社会非常值得大家重视的优点,如减少污染气体排放。现在,中国一年排出的二氧化碳有95亿吨左右,世界上最多。那么怎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核电基本上不会排放温室气体,堪称清洁能源,在这方面有着显而易见的优势。
  如今,国内正在过去成功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新一代核反应堆的研发,积极争取“走出去”。事实上,要想“走出去”一定要有自主知识产权,否则一出去就会碰钉子。在这方面是有切肤之痛的。要取得自己的知识产权,国内自己首先必须联合起来,形成合力,这样才能得到支持进而发展。
  在未来能源发展中,核电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有人说,未来核电发展最大的市场是在中国。中国核电企业更要有信心争取做强做大。(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主任 张国宝)
  福岛后核电发展“稳中求进”
  核科学技术是20世纪人类最重大的创造之一,是科学技术史上的辉煌篇章。对世界文明进程带来了多方面的、深刻而长远的、战略性的影响。
  核能的应用是基础物理研究的成果,并迅速转化为工程应用的范例。目前,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发展核电,共建成400多座核电反应堆,积累了1.4万堆年的运行经验,为全球电力需求作出了约14%的贡献;核动力与核技术应用成就显著。
  以历史眼光来看,与任何工程科技领域的创新一样,核电的发展也有一个发育成熟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路轻松。航空、航天的先行者,有人为成功献出了生命;驯服核能,也不免付出代价和牺牲。当然,核电毕竟有它的特点,一旦出现事故,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要格外慎之又慎,安全应该是核电文化的核心。
  在核电发展的几十年历程中,曾发生过三次事故。尤其是切尔诺贝利和福岛事故,增加了人们对核电安全性与环境后果的质疑和担心,重挫了核电发展的势头;同时,这些事故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对事故的认真、深入的分析,将提高核电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水平。
  无论如何,驾驭核能才是核安全的根本之道。
  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福岛后核电的发展已进入“稳中求进”的新的常态。
  其一核电发展的速度会适度放慢,“百年大计,安全第一”,对核电安全投入更多,核电发展的步伐会更稳健。
  其二面对资源、环境的制约和能源需求,具有洁净、高效、稳定、高能量密度等特点的核电,是绿色、低碳能源的战略选择。人类不可能放弃核能的和平利用。在中国的电力结构中,核能的占比将逐步从小到大,成为非化石能源的支柱产业。
  其三无论是沿海或内陆,核电都要切实做到安全。稳扎稳打,核电站发生事故的概率会进一步降低。而即使在事故工况下,对造成环境和社会后果的可控能力也会进一步加强,做到实际可控。经过持续、坚韧、细心的努力,全社会对发展核电的信心会逐步提升。
  其四核电的发展方式需要转型,以适应福岛后的新的常态:一是完善、改进体制机制使国家利益最大化。二是核行业内部增强合力,更好地统筹、协调、配合。三是完善科学、民主、信息透明的决策程序,公众不仅是科普的对象,而应成为参与的主体之一,从头参与立项的酝酿、沟通和论证。四是建立政府主导,公众、企业、专家协同的责、权、利清晰的发展方式,对项目的科学性及利益与效益达到高度共识,是核电平稳发展的基础。
  其五加强我国核能发展的战略谋划,在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制定近、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其中包括加强我国核电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使我国核能科学技术逐步走上国际先进乃至领先水平。
  其六认真谋划核电全产业链条(从前端到后端,包括最终核废物处置)各环节的统筹、协调发展。这不仅是长远的、全局的需要,也有利于当前“理性谋共识,科学谋发展”,引导我国乃至世界核电进入一个健康发展的新的常态。
  人类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的过程,必将伴随着能源的变革与革命。百年展望,非化石能源必将逐步成为主导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将共同为此作出贡献。
  从核裂变能走向未来的可控核聚变,将是一个科学的发展方向和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从新概念、新堆型、新材料,到研究、检验、选择,再到走向成熟、自主化制造,之后开始批量建设、实际应用,核能将在更坚实的科技基础、制度基础、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之上走向未来。
  未来能源应该是体现人类智慧的新形态。中国人有智慧创造安全高效核能发展的中国道路,并为人类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 杜祥琬)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推进核能技术发展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中核集团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确定了“科技兴核”的经营方针,发布实施了《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全面加强科技创新自主投入、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人才培养、创新激励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全面推进科技创新。
  一是加大科技创新自主投入力度。按照技术成熟度以及集成性、带动性、产业化的原则,自主实施重点科技专项。为进一步加强科研与工程结合,超前部署成果转化,启动实施了龙腾2020科技创新计划。为确保项目实施,中核集团公司提出了多渠道、多元化科技投入的长效机制,确定了资金筹措方式和激励投入的措施,明确了自主研发投入在2010年基础上以每年不低于20%的速度增长。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展与国内外企业、研发机构的合作方式和渠道,共同投入开展研发,共享成果。
  二是加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力度。中核集团公司对科技创新技术支撑体系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缺的环节补齐、弱的环节加强、散的环节集中”的发展思路。围绕集团主要业务领域,在“工程化应用、关键技术攻关、应用基础研究”三个层面构建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和基础支撑平台,分批建设集团公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初步实现功能整合与资源优化配置,做到了在核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有科技支撑。同时,加强技术机构的运行管理,发挥他们在科技创新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团队优势,有效促进了科研开发。
  三是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为适应核电快速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提出了“培养领军人才,强化技术管理”的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建立以总工程师为首的科技创新体系和专业领域首席专家、科技带头人队伍,聘任集团公司级首席专家和科技带头人,并给予相应待遇,有效激励了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的成长和发挥作用。充分发挥集团化运作的优势,依靠运行核电厂现有培训资源,加强核专业人才储备和培养。同时,还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合作,为中国核电发展提供雄厚的人力资源支持。
  四是加大创新激励机制力度。为激发研发人员的创造活力,中核集团全面加强了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建设,加大成果奖励、知识产权奖励、成果转化奖励力度,等奖项有效地激发了科研单位、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
  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效
  一直以来,中核集团依托完整的核科研体系,积极推进自主创新。通过自主实施集团公司重点科技专项、“龙腾2020”科技创新计划,关键技术攻关取得积极成效。
  在核电方面
  ACP1000型号:日本福岛核事故后,中核集团公司充分吸收借鉴国际三代核电技术先进理念和事故经验反馈,大力开展ACP1000三代核电技术开发。ACP1000核电技术和安全指标满足最新的国内、国际核安全法规和标准要求,先进性和经济性更为平衡合理,达到了国际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2012年3月,ACP1000通过了国家核安全局的初步评估。2013年4月,由核能行业协会组织的专家评审认为:ACP1000立足创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品牌,已建立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设计技术、软件完全实现自主化,已具备出口条件。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和第四代核电系统:依托我国十多年来的小型压水堆技术研发成果,ACP100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型号开发完成方案设计,目前已完成标准设计和初步安全分析报告。2012年,中国实验快堆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为建造60万千瓦示范快堆电站奠定了良好基础。完成实验快堆在各功率台阶上的科研试验,完成了示范快堆初步方案设计。充分依托快堆产业联盟,开展了关键设备、材料等系统性研发工作。
  在核燃料循环方面
  铀矿勘查采冶: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的支持下,成功探明大营超大型铀矿床,使该地区累计控制铀资源量跻身于世界级大矿行列;相山科学深钻顺利终孔,达到2888.18米,初步完成了深部铀多金属成矿环境评价。铀矿大基地建设顺利推进,部分工艺研究提前完成。
  铀浓缩:离心铀浓缩技术完全实现自主化。经多年研制,中核集团公司突破离心铀浓缩关键技术,并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铀浓缩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技术基础,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核电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压水堆燃料元件开发:完成小批量N36锆合金及包壳管制备技术研究;完成CF2组件设计、制造工艺研究,并顺利入堆辐照考验。完成CF3模拟组件设计,计划2013年底完成先导组件制造,明年实现入堆。完成MOX燃料元件单棒和组件设计,开展实验线联调。
  乏燃料后处理技术:乏燃料后处理中试工程热调试取得圆满成功,中试厂改进技术研究按计划进行,为自主设计建造更大规模后处理厂、提升铀资源的循环利用水平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在基础前沿领域及核技术应用方面
  聚变研究:中核集团公司依托“中国环流器二号A(HL-2A)装置,实现了高参数的具有边缘局域模的高约束(H-模)放电。在等离子体输运、湍流特性、高能粒子物理、宏观磁流体(MHD)不稳定性及其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高水平物理实验结果。
  辐射防护研究:研制成功新一代具有核素识别能力的核设施液态流出物监测系统。在核设施场所区域γ辐射监测系统开发及设备研制、核工业职业照射评价技术研究等方面均取得快速进展。
  核技术应用:核素识别多功能门、车载式X射线背散射违禁品探测机研制成功,并已形成小批量供货能力;医用小回旋加速器提升至内靶420微安的较高技术指标,具备了进一步实现模块化、标准化的良好条件,具备产业化的基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总工程师 雷增光)
全球阀门网(www.famens.com )友情提醒,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全球阀门网!违者必究.

标签:创造 安全高效 核能 中国道路

分享到:
免责声明: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或者作者自行发布,本网发布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给访问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同时本网亦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适当处理!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86-571-88970062


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帮助中心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阀门助手

广告热线:0571-88970062 服务热线:0571-56077860 传真:0571-88971936
广告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会员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服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友情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件:service#famens.com  销售邮件:sales#famens.com 投稿邮箱:famens-bj#foxmail.com

备案号:浙ICP备09057929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10307 版权所有©全球阀门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