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原创 | 行业动态 | 企业动态 | 政策法规 | 市场评述 | 新品速递 | 原材料行情 | 综合新闻 | 阀门曝光台 | 阀门市场 | 阀门协会 | 本站动态

资讯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风电企业恶性竞争大打“价格战” 风机质量难保证

作者: 2011年12月27日 来源: 浏览量:
字号:T | T
“近年来风电产业高速发展的态势吸引了大量企业投身于这一行业,导致行业竞争无序,价格战频频爆发,影响了风电企业的经营业绩。”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分析认为,大牌风电制造企业上半年业绩下滑的现实。

    “近年来风电产业高速发展的态势吸引了大量企业投身于这一行业,导致行业竞争无序,价格战频频爆发,影响了风电企业的经营业绩。”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分析认为,大牌风电制造企业上半年业绩下滑的现实。已使市场感到风机制造业“寒冬”的来临。

 

    不论是80余家风电整机企业,还是上游为数更多的零部件企业,大部分目前都在被价格不断走低、货款拖欠严重、质量隐患频发、政策持续收紧所困扰,与2008年前行业供不应求时制造商的强势和火爆相比,已是冰火两重天。

    而随着风电开发步伐的放缓,风机的相对需求也将减少。“风机制造将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三一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吴佳梁认为,今年风机事故频频发生,固然有管理的原因,风机本身质量问题肯定是重要原因。技术、管理和质量无法跟上风电的速度,暴露出了不少问题,风机脱网事故发生,风电场与电网的安全成忧。

    再分析事故背后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设备市场产能过剩、鱼龙混杂,一些风电企业为争夺市场恶意竞争,大打“价格战”,造成风机及配套设备的质量难以保证。在吴佳梁看来,如果没有安全可靠、技术先进、性能优越、质量过硬的国产风电设备作为支撑,我国风电快速发展将难以为继。而设备利用率低代表了设备质量问题,意味着系统的浪费,不仅浪费企业资源,而且浪费社会资源。

    经过六年的高速发展,风机制造商追求速度和规模的阶段接近尾声。有分析师认为,风电产业将进入整合淘汰期,现在风电大概有30%~50%的产能是闲置的,已经有一批风电企业慢慢地退出了,包括排在前10名的风电企业现在也在萎缩,有退出的可能。今后三年内,风电产业由原来的“价格战”将升级为“质量服务战”。

    排名靠后的风电整机企业生存环境更为严峻。即便降低产品价格,风电场开发商也不敢贸然采购。风电开发商选择风机时,考虑的重要因素是该整机企业未来能否“活着”。如果整机企业无法存活,3~5年后其风机过了质保期,备件供应、维护保养都将跟不上。

    按照预测,到2020年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5亿千瓦,平均每年新增1200万千瓦。但目前风电整机制造业的生产能力仅金风、华锐、东汽3家企业2010年的产量就超过了1000万千瓦,其他60多家要竞争另一个200万千瓦的市场,产能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

    吴佳梁批评了目前中国部分风机的质量问题,现在很多风电设备存在巨大的质量风险,问题五花八门,有的风场两三年都不能交付投运,有的机组出厂的时候连试验台都没有。风电设备事故推到技术工人头上,不具有服务精神,设备商应从设计本身改进。

    不同于普通的制造业,风机制造业对技术和质量的要求十分严苛,其产品通常要在恶劣的野外环境中工作20~25年。所以,风机制造企业的竞争是一场长跑,赢得胜利所依靠的不仅是起跑阶段的速度,更是整个赛程上所展现的体质和品性。

    有专家预测,下一阶段风机制造业最终保留8~10家企业是比较合理的水平。事实上,风机制造业追求速度和规模的起跑阶段已经进入尾声,路程更长、挑战更多的新赛段才刚刚开始。
 

 

标签:风电 价格 竞争

分享到:
免责声明: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或者作者自行发布,本网发布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给访问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同时本网亦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适当处理!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86-571-88970062


关于我们 - 刊登广告 - 服务项目 - 联系我们 - 会员说明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企业展示 - 阀门助手

广告热线:0571-88970062 服务热线:0571-56077860 传真:0571-88971936
广告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会员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服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友情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件:  销售邮件: 投稿邮箱:

备案号:浙ICP备09057929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10307 版权所有©全球阀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