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原创 | 行业动态 | 企业动态 | 政策法规 | 市场评述 | 新品速递 | 原材料行情 | 综合新闻 | 阀门曝光台 | 阀门市场 | 阀门协会 | 本站动态

资讯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信保助推汽车出口

作者: 2006年10月21日 来源:商务部 浏览量:
字号:T | T
在开启国际市场的大门后,我国汽车出口逐渐加速。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轿车出口达到34456辆,已超过去年全年出口量。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汽车出口增势迅猛的同时仍然面临着几个突出的问题:首先,出口
在开启国际市场的大门后,我国汽车出口逐渐加速。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轿车出口达到34456辆,已超过去年全年出口量。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汽车出口增势迅猛的同时仍然面临着几个突出的问题:首先,出口产品竞争力不强,我国汽车出口的主要是低档经济型品牌,产品档次有待提高;其次,企业缺少自主的核心技术,一部分零配件需要进口,因此在出口时价格优势弱,出口产品多处于技术含量不高的中低端市场;再次,我国的汽车出口无论是国产品牌还是合资产品,都以一次性出口居多,且不成规模,在运输和售后网络的建设方面也不具有成本优势;第四,汽车出口过于集中在高风险地区,风险隐忧较高,企业间无序竞争严重。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一贯重视对汽车出口的支持,早在2003年就将汽车出口作为公司重点支持的八大行业之一,为了推动我国汽车出口健康快速发展,尤其是支持具有民族自主品牌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中国信保对我国数家大型汽车出口企业持续加强关注和支持力度,采取了多项支持措施:

  一是与汽车出口企业进行战略性全面合作,为汽车出口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支持。通过签署合作协议,为汽车出口企业将享受到中国信保提供的更优质快捷的服务,从而进一步拓宽出口市场,增加出口份额。中国信保将为汽车出口企业提供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海外投资保险、担保融资等一揽子产品和包括国家风险分析、客户信用管理等在内的全方位服务,支持其加快拓展海外市场。

  二是开展具体国别市场买家筛选,有效规避出口收汇风险。我国汽车企业出口分散在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大部分位于叙利亚、伊朗、印度等欠发达国家。中国信保通过对买家进行资信调查,分析潜在买家的资信情况,汽车出口企业将放心大胆地与更多客户开展放账交易,有效地贯彻国家“市场多元化”战略。

  三是通过与汽车出口企业培训交流,加强企业的信用管理理念。中国信保的专业人员通过与汽车出口企业管理人员就收汇风险管理等事宜进行专题座谈,进一步向汽车出口企业介绍出口国别、进口买家风险和规避方法,协助该公司管理层牢固树立风险防范理念。

  根据汽车企业出口的特点,中国信保创新服务内容,增加服务品种,满足汽车出口实际需求。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看,成效已经显现。

  统计显示,中国信保支持的汽车行业出口规模迅速增长。2005年我国汽车出口同比增长106.2%,而中国信保支持规模在同期增长达到近10倍,远高于我国汽车出口的增长幅度;今年上半年,中国信保支持的汽车产品出口同比增长达到102%。预计2006年对汽车产品出口的支持规模尤其是对整车出口的支持规模仍将大幅增长。受益于中国信保的企业不断增加,到2006年6月底,中国信保支持的汽车出口企业由2004年末的近80家增加到200多家。出口信用保险的政策性导向更加突出,今年以来,在商务部的积极推动下,中国信保已经与一汽集团、东风汽车等大型整车出口企业开展合作,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汽车出口企业的产品出口。

  今年8月,中国信保在商务部、发改委举办的“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授牌大会”上与17家汽车出口基地企业代表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中国信保支持汽车企业“走出去”的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标签:中国信保 汽车出口 外贸信息

分享到:
免责声明:1、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或者作者自行发布,本网发布文章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给访问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同时本网亦不对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适当处理!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86-571-88970062


关于我们 - 刊登广告 - 服务项目 - 联系我们 - 会员说明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企业展示 - 阀门助手

广告热线:0571-88970062 服务热线:0571-56077860 传真:0571-88971936
广告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会员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服务: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友情链接: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件:  销售邮件: 投稿邮箱:

备案号:浙ICP备09057929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B2-20110307 版权所有©全球阀门网